text authorised by 劉東京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/電力工程部 2005/4/25
Arthur Koestler阿瑟.庫斯勒
偶聯性思考(Bisociative Thinking )
在Arthur Koestler所寫的The Act of Creation一書中
所謂偶聯性思考是假設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,其心智是在一個平面上或一個矩陣(Matrix)
內運作。如果他完全以「分析性思考」的方式或習慣進行思考,則會被局限在單一的平面上
思考,得不到可行的答案。Koestler 假設有另一個平面或矩陣,當心智進入第二個平面或矩陣
以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前,上述這兩個平面或矩陣是互不相關的。然而在某個偶然的片刻及
狀態下,這兩個平面或矩陣發生了某些關聯,「創造性思考」或「靈光乍現」於焉產生;此刻,
通常都緊跟著一陣緊張的鬆弛──「啊!」的反應,或有如曙光乍現般的欣慰感,顯現出具
有創意的解決方案。這種關係或關聯的建立,即稱為「偶聯性關係」(Bisociation)。這種情形正反映在類似的笑話中,最足以拉上新的、以及前所未有關聯的笑話,往往能令聽眾捧腹不已。
偶聯性思考有許多現成的實例,尤其是在科學領域上的發現,例如海洋潮汐的漲落與月
球運轉各自獨立的概念,數千年來即為人所知的自然現象,直到17 世紀由德國科學家克卜勒
(Keppler)將兩者間的關係予以聯結,同一時期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(Galileo)則諷刺這個構想只不過是一種迷信罷了。另一個例子是德國化學家柯庫勒(August Von Kekule)教授,有次他在馬車上打盹時,夢到一條蛇,頭咬著自己的尾巴,形成一個圓環,觸發他因而悟到苯分子中六個碳原子的環形構造。此外,首先發現血液循環的英國醫生及解剖學家哈維(William Harvey)則是觀察到一條活生生的魚的心臟在魚販的鉆板上跳動的情況,瞭解到那只不過是一種心臟的跳動罷了。這些偶聯性關係的例子,強調了知識或資訊必須能夠以不同且又嶄新的形式予以結合,具有創造力的人能洞察其關係,而有所發現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