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10 December 2013

改變從吃飯開始


請學生吃飯都不易真的 在我們學校也有發生 我剛好碰到我們企管系老師借用教室(當時我在當備課漢 )來約學生吃便當 結果點名時 少了幾個政大想辦法 
(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0日電)大學導師制度不易推動,許多教授抱怨,請學生吃飯都不太容易,「還要先問吃哪家餐廳」。政治大學改變做法,增進師生交流。
福智文教基金會今天邀請多位大學校長分享「如何培養具有心靈素養的頂尖人才」,政大校長吳思華分享政大導師制度的轉變。
吳老師可能有看改變,好容易(這本書

Switch: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 ) 學生是大象 

吳思華說,學校一直有導師時間,大都是讓導師請導生吃飯交流。不過近來一些老師抱怨,要請學生吃飯都不太容易,還要先問吃哪家餐廳,「如果不好吃,還不願意出席」。
政大苦思解決之道,發現要特別找學生出來不容易,但學生每天都要回宿舍,把導師時間結合宿舍學習,師生就比較容易接觸了。
於是政大舉辦「書院團膳」,讓住宿生分組,每週找一個固定時間在餐廳用餐聊天,導師也趁這個機會融入。吳思華說,長久下來,不但師生更容易見到面,交流也變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。
吳思華說,師生其實是相互學習的過程,老師可能會覺得學生幼稚、無知,學生覺得老師守舊、不知變通,其實如果多交流,重塑直接對話的平台,就會互相瞭解,有更多的火花。
淡江大學校長張家宜則認為,可以透過一些制度,培養學生的心靈素養,例如淡大規定畢業前都要參加一個社團,做完一個專案企畫才能拿到學分。
另外,有些符合人性的小設計,也能自然引導學生。例如淡大推動垃圾分類,校內所有垃圾桶都是透明的,學生一旦丟錯,就可能被人看到,因此自然而然養成分類的習慣。
台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則認為,最高層次的教育是「激勵」,引發好奇心和動機,就能讓學生自動去尋找知識的寶山。
學電機出身的李嗣涔,後來研究特異功能。他幽默地說,如果高中時他就看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「奇門遁甲」大破敵軍的故事,或許就可以早一點研究特異功能,不用等當教授後才轉變路線了。1021110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